跳到主要內容

[閱讀電影] J.K. Rowling 最後的極限黑暗書寫

魔法部部長用這句話開啟了影片:”These are dark times, There is no denying.”

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最終部:[死神的聖物] 上半集裡,J. K. Rowling親任製片陣容,毫無遮掩的,將她心中的黑暗詮釋得淋漓盡致。

由黑暗能量架構出的影片
從片頭的石內卜造訪佛地魔和嘍嘍的黑暗聚會,以驅魔似虐殺魔法女教授開始,黑暗勢力彷彿嗑藥一般,傾瀉至片尾的嗜屍似的佛地魔挖開鄧不利多的墳墓,撥開鄧不利多緊握的接骨木魔杖(傳說中死神贈給人類最強大的魔杖),直指魔杖向烏濃的天,狂嘯雷霆的魔法作為黑暗終曲。

從石內卜到佛地魔,黑暗的巨大能量橫掃整部影片,一改之前僅以黑暗為基調的收斂手法,放肆的引誘觀眾的黑暗潛能;而正義、光明,只能寂寥的躺於棺材裡如鄧不利多,或流放於無數個流轉的荒涼景色如3個即將成年的主角們,努力打起無力、間歇的脈搏。

即便3個主角們在影片裡奮力地尋找佛地魔的弱點、身世的歸屬地,與似乎能剷除邪惡的寶劍,他們奄奄一息、無生氣的病態表情,看了直讓人心痛欲碎。

甚至在他們最努力的掙扎裡,佛地魔仍和他們的潛意識同在。哈利波特/佛地魔的二而一,佛地魔佔盡了上風,牠的憤怒與縱笑貫穿了波特的潛意識,波特不過是牠收押的囚奴。


他們虛弱、欲振乏力的魔法,完全不是黑暗勢力任何一員的對手;很難想像,讓我們從第一集期待到現在的哈利波特,竟然仍是「凡巫」,失去了大人的保護,是如此薄弱、無能,讓自己無限度的,被黑暗環伺、被黑暗攻擊、被黑暗吞噬,甚至…為黑暗入侵。
嗑黑暗為藥
Rowling對黑暗著迷,對黑暗上癮。看她的黑暗書寫,好像嬰兒找到可大口吸吮的乳房,她是那麼自在、舒適,自得其樂,完全沉浸在極限的黑暗張力中,回歸到她完美的Comfort Zone本性裡。

一個簡單的大幅景致,樹林、荒原;一段簡單、脆弱到幾乎快崩解、失去張力的對白;幾張慘白的臉孔、黑濃的陰影,失落、受傷、嫉妒、絕望的表情,將影片直直送往黑暗本源。

也是因為這部影片落的位置巧妙,剛好能縱任黑暗肆虐。此集剛好拆成兩段,前半正好給了Rowling縱情釋放黑暗的舞台;2011暑假的後半Rowling就只得收手,眼怔怔的看著喜劇收場了。
Dark Side/ Dark Itself
對於那些看著、陪伴哈利波特長大,像我一樣的6、7年級生,看這部影片是個自我黑暗的探索時刻,隨著影片推演,我們也一步一步,跟著小波特的步伐,神往於黑暗,為黑暗著迷。

對於那些比實際演員年紀小的8、9年級生,2個半小時的時間是個恐怖夢靨,是往後無盡惡夢的肇始之源。豈止保護級,簡直就是標準的18禁恐怖片。

這是個成人的失樂園,妖魔鬼怪群聚的溫室,黑武士的黑在它面前也算不得黑,它不僅是dark side,更是dark itself!

看著囂張的女巫(Bellatrix Lestrange) 回答佛地魔要獵殺波特的話:
“Ehem… My Lord, I’d like to volunteer myself for this task.”

我無法駕馭我的想像,將她的嗜血、瘋狂與Rowling的影像在我腦海中結合。

是嗎?這句話不僅是女巫的宣示,可能也是Rowling在腦中盤旋無數次、 卻永難如願的兇殺慾望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路上

『在網路上看文章與閱讀長篇紙本書籍是十分不同的經驗。  電腦螢幕天生不適合久讀,而且網路上太多服務會隨時打斷你─Email、MSN、微網誌傳來的訊息提示音、各式各樣的廣告圖案,甚至是文章內附的超連結,都在試圖吸引觀眾眼球─導致網路上一篇文章最好字數在二千字以內,超過就很難讀完。  可是紙本不同,它比較不傷眼,雖然需要你全神貫注投入,但是換來的可以是讀者長達數小時沉浸在與作者文本的對話當中,一些深刻的思考與情緒鋪陳,非經此道無法深刻的留在讀者腦海中。』- 個人意見(關於閱讀) 網路上不易閱讀原因 台灣現今糟糕的網路生態,將網路使用者網當做「眼球」,因此網站的目的是為了「吸睛」。 在1995-2000網路商業泡沫鼎盛時期,網站設計者的目的就是吸睛,讓人的眼球不斷轉動,結果產生了大觀摩的網路泡沫經濟。 「眼球」設計理念的網站樣貌: 擾人的邊欄工具 跳動的廣告物件 五彩繽紛的美工設計 過小or難看的字體 鮮豔花俏的字體色彩 刺眼的底色 「取用」網路&「讀」網路 這樣的網路生態,訓練網路使用者養成一種 「取用」網路 的觀念。 上網的人就像超級市場裡的購物者,他們的目的就是第一時間買到有用的東西,然後快速離開。逐漸產生一種「跳躍式閱讀」的習慣,注意力無限發散,沒有人認真讀完一篇文章。 未來趨勢 :「讀」網路 -把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,並且仔細去思考作者的意思。 隨著電子書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不斷擴增版圖,書本閱讀和網路閱讀的界線正在模糊化。「讀」網路成了多人追求的方向。 要讓網上文章能讀,需要重新調整文字版面,強化易讀性,靜下心來在電腦螢幕前、在網路上讀完一篇你想讀的電子文章。 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上

電子書無法取代的書架空間藝術:Bookshelf Porn

書成了裝置藝術,用零碎的片段換成整體之美 [畢竟人是情感的產物,『翻閱好書』的感覺、品味紙香、隨著書一起老去的浪漫感受,很難被冰冷的ipad或Kindle取代。] 雖然2009年電子書在美國的市佔率只有3~5%,它當年的成長率卻為177%,似乎這是無法挽回的趨勢。 然而,同一年1月開始的『Bookshelf Porn』,將自己定位為『飢渴的愛書者。蒐集所有人們珍愛的書架照片的部落格』:  http://bookshelfporn.com/ ,卻迎面抵抗壓倒性的趨勢,相信『空間』與『環境』為閱讀的核心要素。 即使架上棲息的書一生無人翻閱,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卻已經超越內容本身了~ 取材美國地圖設計出的書架, 十足的愛國主義,台灣是否也該有一面? 因為自己彈吉他的關係, 特別偏愛這個創意十足的吉他盒書架 悲傷的姿態,讓無生命的書架找到了情緒 誰不嚮往高到非用架梯才能構上的巨大書架呢? 被書包圍的人最幸福

[積木之家] 感傷的200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

回憶會像積木那樣,層層堆砌,按順序、有紋理,可以翻找,定位嗎? 恐怕不會... 但在[積木之家]-2009年最佳奧斯卡短片中-老人的回憶就像小孩胡亂拼出的積木一樣,歪歪斜斜,卻由舊到新,依序從最下層堆疊起來,成為一尊感傷、動人的記憶塔。 一個海水快速上升,陸地逐漸消失的城市,為了繼續生存,人們只能朝上加蓋房屋,但短短幾年,辛勞又會被海水淹沒。於是,有人決定出走都市,有人卻頑固地死守從小生長的土地。 故事中的老人,就是最後僅存的幾個頑固份子。陪著記憶中的老妻,一寸寸的向上加蓋。 這海,是遺忘之海,也是記憶之海;讓願意記憶的去記憶,害怕回憶的選擇遺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