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11的文章

[書體藝術的極致] 關於「書」本質的深度思索

『好書,不在於你讀了多少,而是他們經過了你多少。』   "In the case of good books, the point is not to see how many of them you can get through, but how many can get through to you."  - Mortimer Adler [抽離了內容之後的「書」,還能稱之為書嗎?] 芝加哥的紙藝雕塑家Brian Dettmer,拿起手術刀,鬼斧神工雕琢世上僅存些許的書體藝術。 在Dettmer在自己 網站 中的藝術聲明裡斷言:『以實體方式呈現資訊的時代已經沒落』(The age of information in physical form is waning)。 在他看來,歷史與實體的重量,已經被凶暴的數位資訊淹沒。 所以他施展外科醫師般的精準刀法,將書本、地圖的內容具象化在書頁裡,人物、動物、歷史斑駁的痕跡,在他的藝術品裡若隱若現,還原事物應有的重量。 書的價值是什麼?除了獲取內容之外,我們還從書得到了什麼? 維基百科裡對書的定義為『 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的集合。廣義的圖書則是一切傳播信息的媒體 』。 所以,抽離了內容之後的「書」,還能稱之為書嗎?

[閱讀者] iPad對閱讀所做的事...

現代閱讀 傳統閱讀 書的真實價值在其內容,在其思想的灌溉... 是這樣嗎? 2010年,iPad上市,人類的閱讀模式改變了多少? 2種書 2種心理 先看看由買書模式觀察,我們對書的2心理印象。 有些書在買的時候就有準備丟棄的預設心理,而有些書買下就是為了長久收藏。 第1種僅只是為著資訊的吸收,印製上不講究美學的設計,像電腦用書、商業書籍、暢銷小說,讀過了就沒有再次閱讀的必要;第2種是顧到視覺的需要,美觀、精緻,講求內容與設計相得益彰,雖然也許無法傳家,但希望長久伴隨身旁的美麗書本。 第1種可稱為「可丟棄的書」,呈現內容,不理排版,讓讀者閱讀過一次,便可揚棄;第2種可稱為「值得收藏的書」,將內容的承載者視為美學的一部分,講究編排、設計。 iPad的出現,可以讓閱讀者一勞永逸地告別第1種書 。閱讀者心理上更為輕鬆,躲在電子螢幕的保護後方,擋掉環保份子攻擊的口水,不但丟棄了家中書不停堆疊的沈重負荷,也讓樹木擁有更多呼吸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