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[閱讀者] iPad對閱讀所做的事...

現代閱讀
傳統閱讀

書的真實價值在其內容,在其思想的灌溉...

是這樣嗎?

2010年,iPad上市,人類的閱讀模式改變了多少?


2種書 2種心理

先看看由買書模式觀察,我們對書的2心理印象。

有些書在買的時候就有準備丟棄的預設心理,而有些書買下就是為了長久收藏。

第1種僅只是為著資訊的吸收,印製上不講究美學的設計,像電腦用書、商業書籍、暢銷小說,讀過了就沒有再次閱讀的必要;第2種是顧到視覺的需要,美觀、精緻,講求內容與設計相得益彰,雖然也許無法傳家,但希望長久伴隨身旁的美麗書本。

第1種可稱為「可丟棄的書」,呈現內容,不理排版,讓讀者閱讀過一次,便可揚棄;第2種可稱為「值得收藏的書」,將內容的承載者視為美學的一部分,講究編排、設計。

iPad的出現,可以讓閱讀者一勞永逸地告別第1種書。閱讀者心理上更為輕鬆,躲在電子螢幕的保護後方,擋掉環保份子攻擊的口水,不但丟棄了家中書不停堆疊的沈重負荷,也讓樹木擁有更多呼吸的機會。

第2種書呢?

這些書不僅對文字的編排有意識,並且擁抱設計。對設計者而言,書的每一頁都經過他的思索,每一楨書頁都是一張畫布,讓內容與設計完美的結合、呈現。

人對紙本書的眷戀,這似乎是電子螢幕永遠追不上的:熟悉的觸感、歲月香氣、視覺享受、實體的安心感。無論電子書再如何模擬,一張一張可觸碰的書頁自會證明他們的優越。


iPad似乎可以做得更多...

然而,除了「一本抵千本」、「圖書館帶著走」的概念,iPad還做到了哪些傳統書籍無法企及的事呢?

iPhone, Kindle, 與其他大部分平板閱讀器所做的,是忠實傳遞文字、內容。
iPad上可以自由跨越、改變的邊界
但iPad打破了這套公式。

iPad漂亮的大螢幕,不僅提供舒適了可讀性,也給了設計者更多的彈性空間,將大螢幕轉為畫布,同時經營編排與版面。

iPad大螢幕的優越,甚至超過了傳統紙本的限制。它讓畫面有更多呈現上的變化。它,是一張沒有界線的紙,可以任意跨越、改變,呈現出無邊角的自由概念。

這是個重塑閱讀者與內容之間關係的機會,是個讓彼此有更多交談的契機。

一些國外雜誌在iPad做的App,像The Daily, the Wired, 華爾街日報,已經做得逼近哈利波特裡的《預言家》日報的靈活。下方愛麗絲夢遊仙境(Alice for iPad)的iPad版Youtube影片也早在網路上流傳。

繼續觀察,iPad到底還能做多少~






(Stef)
參考文章:
Books in the Age of the iPad
平板上的數位閱讀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路上

『在網路上看文章與閱讀長篇紙本書籍是十分不同的經驗。  電腦螢幕天生不適合久讀,而且網路上太多服務會隨時打斷你─Email、MSN、微網誌傳來的訊息提示音、各式各樣的廣告圖案,甚至是文章內附的超連結,都在試圖吸引觀眾眼球─導致網路上一篇文章最好字數在二千字以內,超過就很難讀完。  可是紙本不同,它比較不傷眼,雖然需要你全神貫注投入,但是換來的可以是讀者長達數小時沉浸在與作者文本的對話當中,一些深刻的思考與情緒鋪陳,非經此道無法深刻的留在讀者腦海中。』- 個人意見(關於閱讀) 網路上不易閱讀原因 台灣現今糟糕的網路生態,將網路使用者網當做「眼球」,因此網站的目的是為了「吸睛」。 在1995-2000網路商業泡沫鼎盛時期,網站設計者的目的就是吸睛,讓人的眼球不斷轉動,結果產生了大觀摩的網路泡沫經濟。 「眼球」設計理念的網站樣貌: 擾人的邊欄工具 跳動的廣告物件 五彩繽紛的美工設計 過小or難看的字體 鮮豔花俏的字體色彩 刺眼的底色 「取用」網路&「讀」網路 這樣的網路生態,訓練網路使用者養成一種 「取用」網路 的觀念。 上網的人就像超級市場裡的購物者,他們的目的就是第一時間買到有用的東西,然後快速離開。逐漸產生一種「跳躍式閱讀」的習慣,注意力無限發散,沒有人認真讀完一篇文章。 未來趨勢 :「讀」網路 -把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,並且仔細去思考作者的意思。 隨著電子書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不斷擴增版圖,書本閱讀和網路閱讀的界線正在模糊化。「讀」網路成了多人追求的方向。 要讓網上文章能讀,需要重新調整文字版面,強化易讀性,靜下心來在電腦螢幕前、在網路上讀完一篇你想讀的電子文章。 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上

電子書無法取代的書架空間藝術:Bookshelf Porn

書成了裝置藝術,用零碎的片段換成整體之美 [畢竟人是情感的產物,『翻閱好書』的感覺、品味紙香、隨著書一起老去的浪漫感受,很難被冰冷的ipad或Kindle取代。] 雖然2009年電子書在美國的市佔率只有3~5%,它當年的成長率卻為177%,似乎這是無法挽回的趨勢。 然而,同一年1月開始的『Bookshelf Porn』,將自己定位為『飢渴的愛書者。蒐集所有人們珍愛的書架照片的部落格』:  http://bookshelfporn.com/ ,卻迎面抵抗壓倒性的趨勢,相信『空間』與『環境』為閱讀的核心要素。 即使架上棲息的書一生無人翻閱,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卻已經超越內容本身了~ 取材美國地圖設計出的書架, 十足的愛國主義,台灣是否也該有一面? 因為自己彈吉他的關係, 特別偏愛這個創意十足的吉他盒書架 悲傷的姿態,讓無生命的書架找到了情緒 誰不嚮往高到非用架梯才能構上的巨大書架呢? 被書包圍的人最幸福

[積木之家] 感傷的200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

回憶會像積木那樣,層層堆砌,按順序、有紋理,可以翻找,定位嗎? 恐怕不會... 但在[積木之家]-2009年最佳奧斯卡短片中-老人的回憶就像小孩胡亂拼出的積木一樣,歪歪斜斜,卻由舊到新,依序從最下層堆疊起來,成為一尊感傷、動人的記憶塔。 一個海水快速上升,陸地逐漸消失的城市,為了繼續生存,人們只能朝上加蓋房屋,但短短幾年,辛勞又會被海水淹沒。於是,有人決定出走都市,有人卻頑固地死守從小生長的土地。 故事中的老人,就是最後僅存的幾個頑固份子。陪著記憶中的老妻,一寸寸的向上加蓋。 這海,是遺忘之海,也是記憶之海;讓願意記憶的去記憶,害怕回憶的選擇遺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