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寫作,讀者閱讀,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。當有一天,作家寫的東西,他想保存,想私藏,甚至想銷燬,我們反而會覺得無法理解。
Franz Kafka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,就是當他生命垂危之際,囑咐摯友Max Brod銷毀他的所有手稿,然而Brod違背他的意願,在Kafka死後出版三部長篇小說:
《失蹤者》(Der Verschollene)、《審判》(Der Prozeß)、《城堡》(Das Schloß)
今日我們固然為Brod的睿智喝采;然而,Kafka不願出版的原因是什麼?這些文字,可能是他思考的精華,是他思緒的獨白;可能是他的珍寶,是他為自己私藏的寶庫;也可能他單純視為失敗作,不願見笑於眾。總之,不論是否牽強、自私,他有著可以和自己交代得過去的理由。
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成了Mark Zuckerberg口裡的那個『隱私權的時代已經結束』的時代。
於是網路成了無限度的暴露,無止盡的分享的怪物。
像〈你在看誰的部落格?〉的作者Lawrence Lessig所說,只要你願意,『只要敲幾個鍵,任何人都可以創造出一個假身分,並向全世界扯謊。』他又說『垃圾部落客建立了一整個品質低劣、廢話連篇、又臭又長的網路生態系統…目的是要浪費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時間。』
雖然Lessig叫囂意味濃厚,他的話仍隱含了部分的真理。
慢慢地,我們喪失了獨處的時間…我們忘了如何與文字、與音樂、與電影、與自己共處…
在這支短片裡,Tanya Davis用一首詩記錄他的獨處生活,很有趣味,也許可以讓我們重拾獨處時光。像我,每天上線的時間規定自己,一半的時間不上msn, facebook, 不收信,若可能…也不接電話~
Stef
Franz Kafka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,就是當他生命垂危之際,囑咐摯友Max Brod銷毀他的所有手稿,然而Brod違背他的意願,在Kafka死後出版三部長篇小說:
《失蹤者》(Der Verschollene)、《審判》(Der Prozeß)、《城堡》(Das Schloß)
今日我們固然為Brod的睿智喝采;然而,Kafka不願出版的原因是什麼?這些文字,可能是他思考的精華,是他思緒的獨白;可能是他的珍寶,是他為自己私藏的寶庫;也可能他單純視為失敗作,不願見笑於眾。總之,不論是否牽強、自私,他有著可以和自己交代得過去的理由。
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成了Mark Zuckerberg口裡的那個『隱私權的時代已經結束』的時代。
於是網路成了無限度的暴露,無止盡的分享的怪物。
像〈你在看誰的部落格?〉的作者Lawrence Lessig所說,只要你願意,『只要敲幾個鍵,任何人都可以創造出一個假身分,並向全世界扯謊。』他又說『垃圾部落客建立了一整個品質低劣、廢話連篇、又臭又長的網路生態系統…目的是要浪費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時間。』
雖然Lessig叫囂意味濃厚,他的話仍隱含了部分的真理。
慢慢地,我們喪失了獨處的時間…我們忘了如何與文字、與音樂、與電影、與自己共處…
在這支短片裡,Tanya Davis用一首詩記錄他的獨處生活,很有趣味,也許可以讓我們重拾獨處時光。像我,每天上線的時間規定自己,一半的時間不上msn, facebook, 不收信,若可能…也不接電話~
Stef
參考文章:與文字獨處(Alone, With Words.)
參考閱讀:你在看誰的部落格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