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[閱讀者] 人與書之間的親密

美女用閱讀來馴獸~
閱讀的主體是人,書的存在是為了被閱讀。

因著閱讀,人與書產生了情感;因著閱讀,書店裡的書和家中書架上的同一本書,在我們心中的份量絕不相同。

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、純粹的事。

閱讀的時刻是最孤獨的,但心靈卻是最熱鬧的。

推薦部落格Booklover ,蒐集了數千張人與書親密關係,屬於上個世紀,沒有電子書橫流時代的寶貴圖片...

因為沉浸閱讀,母親忘女兒在身邊
閱讀讓書中的景物活起來



閱讀使人優雅

一無所有,僅有閱讀







爭相閱讀,讓書更有趣味

閱讀需要絕對私密的空間



只要有光,就有閱讀
書痴
閱讀中的光與熱
被環書包圍的幸福







第十九屆台北國際書展喧嚷的開始,又哄鬧的結束。

總統大人在FB上大力推銷,說: 
『閱讀是人類心靈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,透過閱讀,我們能與不同時代、地區的作者進行心靈交流。...希望大家多買書、多看書,讓我們真正成為一個書香社會。』
他買了19本書,讓我也心癢癢...

然而,到了現場後,發現整體書籍的量和多元性少得可憐,主打著『幸福指數最高』的不丹展區,陳列的文藝品的空間是書櫃的數倍。

小小的展區,另有一塊大大的數位專區,專門力推正火紅的iphone, ipad和其他平板電腦的電子書閱讀。

雖然,ipad上的閱讀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,但每次拿起冰冷的機器時,我總是不禁想:『我到底犧牲了多少和書本相處的親密時光?』

所以,我也衝著天下的優惠方案,狠狠地買了6本書,決定再『相信閱讀』一次~

參考:國際書展買書的連鎖效應

(Stef)

部落格Booklover截圖: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路上

『在網路上看文章與閱讀長篇紙本書籍是十分不同的經驗。  電腦螢幕天生不適合久讀,而且網路上太多服務會隨時打斷你─Email、MSN、微網誌傳來的訊息提示音、各式各樣的廣告圖案,甚至是文章內附的超連結,都在試圖吸引觀眾眼球─導致網路上一篇文章最好字數在二千字以內,超過就很難讀完。  可是紙本不同,它比較不傷眼,雖然需要你全神貫注投入,但是換來的可以是讀者長達數小時沉浸在與作者文本的對話當中,一些深刻的思考與情緒鋪陳,非經此道無法深刻的留在讀者腦海中。』- 個人意見(關於閱讀) 網路上不易閱讀原因 台灣現今糟糕的網路生態,將網路使用者網當做「眼球」,因此網站的目的是為了「吸睛」。 在1995-2000網路商業泡沫鼎盛時期,網站設計者的目的就是吸睛,讓人的眼球不斷轉動,結果產生了大觀摩的網路泡沫經濟。 「眼球」設計理念的網站樣貌: 擾人的邊欄工具 跳動的廣告物件 五彩繽紛的美工設計 過小or難看的字體 鮮豔花俏的字體色彩 刺眼的底色 「取用」網路&「讀」網路 這樣的網路生態,訓練網路使用者養成一種 「取用」網路 的觀念。 上網的人就像超級市場裡的購物者,他們的目的就是第一時間買到有用的東西,然後快速離開。逐漸產生一種「跳躍式閱讀」的習慣,注意力無限發散,沒有人認真讀完一篇文章。 未來趨勢 :「讀」網路 -把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,並且仔細去思考作者的意思。 隨著電子書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不斷擴增版圖,書本閱讀和網路閱讀的界線正在模糊化。「讀」網路成了多人追求的方向。 要讓網上文章能讀,需要重新調整文字版面,強化易讀性,靜下心來在電腦螢幕前、在網路上讀完一篇你想讀的電子文章。 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上

[積木之家] 感傷的200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

回憶會像積木那樣,層層堆砌,按順序、有紋理,可以翻找,定位嗎? 恐怕不會... 但在[積木之家]-2009年最佳奧斯卡短片中-老人的回憶就像小孩胡亂拼出的積木一樣,歪歪斜斜,卻由舊到新,依序從最下層堆疊起來,成為一尊感傷、動人的記憶塔。 一個海水快速上升,陸地逐漸消失的城市,為了繼續生存,人們只能朝上加蓋房屋,但短短幾年,辛勞又會被海水淹沒。於是,有人決定出走都市,有人卻頑固地死守從小生長的土地。 故事中的老人,就是最後僅存的幾個頑固份子。陪著記憶中的老妻,一寸寸的向上加蓋。 這海,是遺忘之海,也是記憶之海;讓願意記憶的去記憶,害怕回憶的選擇遺忘...

[網路閱讀] 由被動→主動閱讀:水深之處-喜樂、活力的匯流處

網路上的閱讀已經是人們閱讀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,是許多人閱讀生活的全部。 我們不缺網路上閱讀的來源,即使不去探索,無數可供閱讀的資訊也會四面八方『爆衝』到我們的螢幕-新聞網站、各種部落格、facebook朋友們分享的內容、e-mail裡被轉寄無數次的『好文』-無止盡地吞噬我們的時間。 於是,網上的閱讀,慢慢成為非自主、無意識、被動的閱讀。 有時,我會打自心裡發出渴望的呼聲:『給我一些真正有可讀性的內容吧!』 去年4月,我發現了一個新的閱讀重鎮,一個充滿生命、活力的閱讀場域,一個讓靈魂可以自由呼吸的閱讀空間: 水深之處 。 水深之處是個開放的平台,讓各地的基督徒自由的創作、投稿。就像在他們的介紹文字裡所寫的:『 這是個喜樂和活力的匯流處;匯流豐富、匯流幸福、匯流四面八方的溫暖 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