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凱文‧凱利:6個動詞描述現代網路

凱文‧凱利(Kevin Kelly)是《連線》(Wired)網路雜誌創刊主編,他從高中畢業後就到世界各地遊歷,包含1970年代曾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。以日常觀察為基礎,結合技術變化談趨勢,是他的一貫風格。

這段投影片是KK在2011/6/22Nextwork年度大會上,用6個動詞描述網路帶來的現代社會面貌,深具洞見與啟發。

這6個動詞分別是:
  • Screening 螢幕
  •  Interacting 互動
  •  Sharing 分享 
  • Flowing 匯流
  •  Accessing 即時通路
  •  Generating 新生產價值
凱文‧凱利:6個動詞描述現代網路

KK的演講影片:


延伸推薦影片:
凱文・凱利 (Kevin Kelly) 網路世界的未來五千天


參考文章
Kevin Kelly的網站:http://www.kk.org/

留言

  1. 我是水深之處小幫手:)2011年7月20日 下午3:26:00

    親愛的福音客店店主:
    我是水深之處小幫手:)

    感謝主,您已經貼上水深之處的貼紙。
    提醒您可以加入在Facebook上的「福音交通園地」社團喔!
    求主藉著你的網誌得更多的人!



    「就是你們在一個靈裡站立得住,同魂與福音的信仰一齊努力」腓1:27

    主耶穌愛你‭<‬3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路上

『在網路上看文章與閱讀長篇紙本書籍是十分不同的經驗。  電腦螢幕天生不適合久讀,而且網路上太多服務會隨時打斷你─Email、MSN、微網誌傳來的訊息提示音、各式各樣的廣告圖案,甚至是文章內附的超連結,都在試圖吸引觀眾眼球─導致網路上一篇文章最好字數在二千字以內,超過就很難讀完。  可是紙本不同,它比較不傷眼,雖然需要你全神貫注投入,但是換來的可以是讀者長達數小時沉浸在與作者文本的對話當中,一些深刻的思考與情緒鋪陳,非經此道無法深刻的留在讀者腦海中。』- 個人意見(關於閱讀) 網路上不易閱讀原因 台灣現今糟糕的網路生態,將網路使用者網當做「眼球」,因此網站的目的是為了「吸睛」。 在1995-2000網路商業泡沫鼎盛時期,網站設計者的目的就是吸睛,讓人的眼球不斷轉動,結果產生了大觀摩的網路泡沫經濟。 「眼球」設計理念的網站樣貌: 擾人的邊欄工具 跳動的廣告物件 五彩繽紛的美工設計 過小or難看的字體 鮮豔花俏的字體色彩 刺眼的底色 「取用」網路&「讀」網路 這樣的網路生態,訓練網路使用者養成一種 「取用」網路 的觀念。 上網的人就像超級市場裡的購物者,他們的目的就是第一時間買到有用的東西,然後快速離開。逐漸產生一種「跳躍式閱讀」的習慣,注意力無限發散,沒有人認真讀完一篇文章。 未來趨勢 :「讀」網路 -把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,並且仔細去思考作者的意思。 隨著電子書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不斷擴增版圖,書本閱讀和網路閱讀的界線正在模糊化。「讀」網路成了多人追求的方向。 要讓網上文章能讀,需要重新調整文字版面,強化易讀性,靜下心來在電腦螢幕前、在網路上讀完一篇你想讀的電子文章。 專心閱讀 專心寫作...在網上

[積木之家] 感傷的200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

回憶會像積木那樣,層層堆砌,按順序、有紋理,可以翻找,定位嗎? 恐怕不會... 但在[積木之家]-2009年最佳奧斯卡短片中-老人的回憶就像小孩胡亂拼出的積木一樣,歪歪斜斜,卻由舊到新,依序從最下層堆疊起來,成為一尊感傷、動人的記憶塔。 一個海水快速上升,陸地逐漸消失的城市,為了繼續生存,人們只能朝上加蓋房屋,但短短幾年,辛勞又會被海水淹沒。於是,有人決定出走都市,有人卻頑固地死守從小生長的土地。 故事中的老人,就是最後僅存的幾個頑固份子。陪著記憶中的老妻,一寸寸的向上加蓋。 這海,是遺忘之海,也是記憶之海;讓願意記憶的去記憶,害怕回憶的選擇遺忘...

[網路閱讀] 由被動→主動閱讀:水深之處-喜樂、活力的匯流處

網路上的閱讀已經是人們閱讀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,是許多人閱讀生活的全部。 我們不缺網路上閱讀的來源,即使不去探索,無數可供閱讀的資訊也會四面八方『爆衝』到我們的螢幕-新聞網站、各種部落格、facebook朋友們分享的內容、e-mail裡被轉寄無數次的『好文』-無止盡地吞噬我們的時間。 於是,網上的閱讀,慢慢成為非自主、無意識、被動的閱讀。 有時,我會打自心裡發出渴望的呼聲:『給我一些真正有可讀性的內容吧!』 去年4月,我發現了一個新的閱讀重鎮,一個充滿生命、活力的閱讀場域,一個讓靈魂可以自由呼吸的閱讀空間: 水深之處 。 水深之處是個開放的平台,讓各地的基督徒自由的創作、投稿。就像在他們的介紹文字裡所寫的:『 這是個喜樂和活力的匯流處;匯流豐富、匯流幸福、匯流四面八方的溫暖 』。